一位汽車欄目的主持人說過:國內的車企造不出一台高質量的發動機,更別說整備機車。要是拆開日本機車逆襲模仿,再組裝回去壽命減半,可回到日本,就是簡單的「搭積木游戲」。
日本的機車屬于世界頂級行列,它是集科技研發、技術沉淀、材料力學、精密的制造設備、嚴格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再由匠人精神傳承下來的綜合結果,特別是發動機的質量,無出其右。
有人反駁: 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國內也有很多兢兢業業的老工匠。
國內確實有很多的老工匠,這個不能否認,但我們的機車不如日本是事實,哪怕歐美國家都要望其項背,有時候承認別人的優秀也是一種進步。
日本的機車有完善的上下游產業布局,上至發動機,下至小螺帽,成千上萬個企業支撐機車產業,而每個企業術業有專攻,這是國內企業短時間內很難復制的。
日系川崎KH125型機車
國內一網友1995年買了一輛日系川崎KH125型機車,開到2006年都沒有問題。車主后來聽修理工的建議,說氣缸積碳需要清理,于是車主決定做保養。
結果修理工不小心把活塞環弄斷了,換了一個國產的環,還被忽悠過度保養,最后機車膛了兩次缸,關鍵保養后機車的性能大不如從前,思來想去還是把機車賣了。
賣車時,車把、排氣筒和輪圈鍍烙件仍然錚亮,沒有一絲銹跡,前后減震沒有漏一滴油,油箱的金屬烤漆仍然錚亮,不得不說,日系機車質量是真的好,不服不行。
日本機車十分先進,卻敢向任何一國出售,為何不怕技術泄露?
日系機車,可以說橫掃全球,無論是美系、還是歐系,都難以與之匹敵。在東南亞市場,日系機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吊打一切機車。
其中日系四杰,本田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第二梯隊有主打聲浪、激情的雅馬哈、主打經濟適用的鈴木、主打暴力駕駛的川崎。
其中川崎有一款 Ninja H2R ,號稱讓布加迪吃尾氣,它也是史上第一款馬力超越200hp的機車,時速可以超越400km/h,可以說是飆車族的最愛。
日本機車技術先進,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術壁壘,特別是發動機這塊,他們擁有精密的設備、科學的流程、完善的體系、成熟的技術人員、尖端的材料和齊全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一個閉環生態。
就算國內有車企試圖買成品逆向仿制,也是照葫蘆畫瓢,有形無神,買設備、學流程、建體系、挖人員、弄材料配方等不難 ,難的是無法復制上下游產業鏈。
日本的機車,之所以不怕技術泄露,主要有4個方面的自信:
1、歷史底蘊
2、加工精度
3、材料科學
4、核心專利
一、日本機車享譽全球,鑄就術業有專攻的絕活,才有如今的歷史底蘊!
如果給機車打分,以滿分10分來核算:
第一梯隊:世界頂級機車強國
日本,10分;意大利,9.5分;
日本機車,在高、中、低三個檔次全面領先,4大機車品牌,在全球基本都有生產廠家,不論是產能,還是銷量遙遙領先,在東南亞可以說沒有對手。
意大利機車,高、中端跟日本不相上下,但是低端不如日本,只能怪歐洲骨子里的貴族氣,就是不待見低端機車。
第二梯隊:世界一流機車強國
德國,9分;英國,8.5分;美國,8分;
德國,是機車的發源地,最為熟知的寶馬,它的機車是很多國家的國賓禮儀車。
英國,老牌機車凱旋就是代表之一,但機車猶如它們的汽車一樣,名頭大,銷量一般。
美國,主要是機車文化玩得好,特別是哈雷戴維森,粗獷、大氣、夸張也符合米國人的特征。
第三梯隊:世界二流機車大國
印度,6分;中國,5分;
印度,工業體系沒有我國完善,可以說是畸形發展,但他們政府大力支持機車產業,近些年跟歐洲一流強國合作,機車發展突飛猛進,看看他們的機車閱兵,可以說是世界一絕。
中國,看到這個評分,很多人不服氣,我們連空間站都造得出來,機車怎麼還不如印度,只能說很多企業過于浮躁,急功近利的想快速得到回報,沒有核心技術,加上多地禁摩,導致機車的發展喜憂參半。
看完評分,機車的格局基本就是這樣的,日本機車之所以能稱霸全球,銷量才是硬實力,而支撐銷量的有三個方面:
1、質量優異,經得起推敲
日本的工業水準,就德國能與之匹敵,盡管日本以前也是偷師學藝,但他們學什麼精什麼,他們是資源匱乏性國家,崇拜強者,但又不遺余力的超越強者。
2、性價比高,競爭力大
在同級別的機車,日系車總能找到一款性價比高的車型,相比寶馬、哈雷、杜卡迪、莫里尼等中高端品牌,日系車的價格優勢很明顯。
3、車型種類齊全,涵蓋面廣
3.1踏板:全球領域,中小排量的雅馬哈、本田的踏板獨領風騷。寶馬的踏板主要是玩概念,且價格昂貴;而踏板鼻祖比亞喬,造型單一,難以對日系形成威脅。
3.2 彎梁車:這種車型只有雅馬哈、本田有生產,在亞洲極受歡迎。
3.3 街車:日系四杰的街車,在歐美跟杜卡迪、摩托古資、寶馬可以抗衡。
3.4 旅行車:寶馬的R1200系列是旅行車的貴族,但價格昂貴,普通人消費不起,這給本田金翼機會,后者拉風不說,價格只有寶馬的一半。
3.5 巡航車:美國哈雷就是巡航車的領航者,它代表美式文化,但在歐洲,雅馬哈STAR,對標的就是哈雷,而且咄咄逼人。
3.6 運動車:國內叫公路賽,曾幾何時,一說到這個詞,大家無比神往。其中被稱為陸地飛行器的鈴木隼(SUN)、川崎ZX1400六眼神魔等,開上它,一定被女人膜拜的一塌糊涂。
3.7 拉力車:雅馬哈的WR450F,可以說是越野利器,而且它是拉力賽,MOTO組的奪冠熱門
日系機車,不論是從質量,價格,還是品類齊全度,都能為銷量保駕護航,有銷量做保證,自然鑄就有如今的歷史底蘊。
二、精益求精的加工精度,讓模仿者無所適從!
在日企待過的人,應該深有體會,他們對于工作的嚴謹讓人汗顏,一個工序需要敲10下,日本人絕對不會偷懶敲9下,而且每一下都是標準流程。
不管是日本汽車,還是機車,對裝備的裝配順序有嚴格要求,任何零部件有且僅有唯一一種最佳裝配流程,只要錯位,精度就會下降。
另外他們對加工精度也是精益求精,盡管精密機床也會有公差,但他們會把正負±公差完美組合,也叫公差配合。
例如螺帽,標準是30毫米,允許公差是±0.003毫米,那麼生產29.997~30.003毫米,都是符合標準的。
如果是逆向研發,生產29.998毫米的螺帽,按理說精度更高,但是沒有標準參照,就不知道這個是正公差,還是負公差,就算螺帽蒙對了負偏差,還有上萬個零部件,不可能都蒙對,一旦都是正偏差,那麼整體偏差會更大,而發動機作為機車的心臟,它的裝配精度決定性能的最佳效率。
根據《發動機制造精度與性能關系研究》指出:零件差異每下降±0.06毫米,發動機就能提升機0.7%的動力,降低0.5%的油耗,而日本發動機就是用上百年的試錯,不斷提升最佳零配件的組合,從而讓公差配合盡可能降低。
三、大國重器,材料科學是硬傷!
有人說: 我們研究出空間站、北斗、FAST射電望遠鏡等全球頂尖科技,難道還搞不定一個小小的機車嗎?
真搞不定,要服氣!
像這些頂級科技,國外都會進行技術封鎖,國人只能自力更生,無數科學家利用珠心算盤硬是一個個敲出來。
但不要忘了,但凡重大工程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相當于把主要資源都集中在這上面,可以說是舉國之力都不為過。
而機車只是為了改善出行方式,不可能大力投入,關鍵有些地方還禁摩,在這種環境下,想靠企業自己突破,猶如蜀道難。
我們之所以造不出上乘的機車,還受限于材料,就拿精煉鋼來說,我們跟日本就有差距。其實很多重大工程,例如航空發動機,圖紙都設計好了,可目前沒有更好的材料與之匹配,導致性能不能發揮到最佳效率。
工業的比拼,是多維度的較量,比如工業體系、科研投入、人才梯隊等,而材料科學也是重中之重的一環。就拿稀土來說,我國因為技術條件限制,利用率不高,但日本可以「變廢為寶」,這就是材料科學的差距。
四、核心專利,因為有保護期,想仿制就得交學費!
日本之所以把機車賣到全球,壓根 不怕模仿,因為人家hold住,只要你敢仿制,就得交專利錢。
日本的機車產業發展上百年,已經形成工業壁壘,國內車企要想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關鍵我們缺的不是學習能力,而是人心太浮躁,很多車企壓根沒想過做百年企業,都是想著賺快錢。
就好比電動汽車市場,國家一說有補貼,幾百家新能源車企,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可不出5年,很多企業可能胎死腹中,因為從一開始,定位就是賺熱錢,壓根沒想過沉下心做企業。
而機車,看似比汽車簡單,但它身上也有很多專利,如果車企自己不去研發設計創新,一味地模仿,國內機車永遠都是二流大國,連強國都談不上,甚至會被印度甩得更遠。
綜上所述,日本作為頂尖機車強國,壓根不怕任何國家去模仿,因為你模仿他的臉,不能模仿它的心。換一句話說,連中國都沒法模仿并超越,別的國家更難。
日本機車還有一個優勢,只有少數企業能做到!
日本是島國,資源匱乏,人多地少,因此日本鼓勵發展節油、小排量的出行工具,而機車就是量身定制的,政府高度支持這個產業。
有先天優勢,機車四杰,就可以充分整合上下游資源,要知道一個機車的零配件,不可能是一個車企獨立完成的,需要打通各個環節為己用, 這種資源整合能力才是最可怕的。
對于整合性企業,要數蘋果、特斯拉這兩個最具代表性,它們的市值堪比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而它們在全球的布局,又能帶動各個環節的發展。
正如特斯拉的馬斯克,他想把特斯拉引進到印度,但印度有前提條件,要麼在國內建廠,要麼從印度的企業采購零部件。
從此可以看出,任何企業要想發展,有政策支持才是關鍵,這樣才能用最小的資源打通上下游供應鏈,一個偉大的品牌必須具備兩點: 一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二是,有資源整合能力。
看看蘋果的閉環生態系統,這就是它的核心技術,很多手機可以模仿它的造型,零配件也可以按它的廠商去采購,但別的手機沒有獨立的系統,沒有閉環的生態,因此遲早被其它品牌頂替。
看看曾經不可一世的諾基亞,他的資源整合能力毋庸置疑,但沒有讓人不能仿制的核心技術,最后被拍在沙灘上。
同樣的,日本機車獨領風騷數百年,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加上整個 材料力學、制造工藝、組裝工藝、噴涂工藝等上下游產業鏈的支撐,配合日本的匠人精神,成就了享譽全球的機車。
最后!
機車領域,日本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不服氣也沒辦法。人家銷量擺在面前,只要去東南亞,就知道日本機車保有量的恐怖,哪怕是歐美消費者,都為此買單。
而國內企業,短期模仿是可以的,但想長久發展,還是要自力更生,腳踏實地做實業,不然永遠成不了機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