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剎車時,是四個車輪一起工作,為什麼機車就不可以呢?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最簡單直白的回答是:因為機車只有兩個車輪,而汽車會有四個或者更多,這并不是戲言哦!(如果對前段文字不感興趣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部分查閱)
一.汽車四個車輪同時剎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管你是四驅的還是前驅的,通常情況下,制動踏板踩下去的一瞬間,四個車輪內置的剎車卡鉗都會工作,只有這樣的設定才能保證車輛平穩的降速和停車。
但機車則完全不一樣,前后車輪的剎車系統是互不干擾的,你操作哪個手柄或者踏板,就會有相對應的剎車卡鉗進行工作。所以常情況下,機車的前后剎車是獨立運行的。(這里為了理解方便,可以暫時先忘掉剎車聯動系統)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呢?
用簡單直白的話來說,這兩類車型雖然都是機動車,但它們的行駛軌跡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主要取決于這兩類車型的車身結構。
如果排除人為因素,一般情況而言汽車的行駛穩定性絕對會好于機車,它出現側滑或者翻車的可能性會非常小。
而機車是否容易翻車,就要看騎行人員的技術水平了,如果自己的駕駛技能不高,別說是上路騎行,就是放在那里去扶一下都可能會弄翻,這是這兩類車型一個本質上的不同。
這樣的區別下汽車剎車的工作模式就可以輕易實現四個車輪的同時工作,而機車就不可以,它的降速裝置首先要考慮,車型正常行駛過程中的軌跡不輕易改變。如果是正常直線行駛,那麼還好無所謂,前后同時剎車,肯定是利大于弊,能夠有效的降速,這里老司機應該會感同身受。
但如果是過彎呢?一旦前后剎車的力度一樣,勢必就會造成甩尾,側滑翻車,這里就和我們前面所說的車輛行駛穩定性有絕對關系了。
機車它不具備自平衡性能,一些額外的力會很容易改變它當前車輛的行駛路線。所以從自身的車身結構和安全來考慮,機車裝配前后共用剎車會有很大的弊端,除非采用額外的裝置按照力度需求分配前后——制動力。(這句話很重要)
二,除此以外,機車剎車方式之所以沒有借鑒汽車的設計,原因還在于成本的限制。如果不考慮成本剎車聯動還是有它的優勢,比如有些機車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已經裝配了剎車聯動系統,在這套系統的幫扶下,機車也可以實現前后剎車共同發力。
但這套系統并不是單純地將前后剎車,捆綁在一起來個無差異工作。它還是會根據機車的剎車特性,進行制動力的分配,如若不然我們前面所說的就解釋不通了。
眾所周知,機車的降速過程講究的是一個手法,一般而言前剎車的力度要略微的大一些,這就出現了老司機們所提倡的前七后三或者前六后四,而剎車聯動系統就可以模擬這種操作,將前后剎車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代替人工操作。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機車不是不想實現前后剎車聯動,而是簡單的直連弊端會非常大,還不如分開操作,利用騎手的操作技巧,均衡匹配剎車力度,這樣既可以控制成本,還可以提升車輛的行車安全。
而一旦不需要考慮成本時,別說是剎車聯動,連ABS,車身穩定等系統都可以成為標配。所以歸根結底簡單的前后剎車直連對機車沒意義,所以就沒有成為常見設計,但通過高效的系統,我們也可以將機車的前后剎車聯系在一起,進行一推二的操作,這里就是成本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