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海前兩天給大家講了很失敗的設計霧燈,很多人都不會開。
所以很多朋友在吐槽,怎麼就不能夠直接用中文寫上霧燈,前霧燈后霧燈,這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我還真看到,有新手司機由于不識別這些圖標,然后在這些圖標上面,自己買一個不干膠的貼紙寫上中文。
今天拓海跟大家講一下,為什麼車上的這些圖標,我就不能給它印上中文。
而且,咱們目前國內汽車銷量這麼大,有很多品牌,咱們國內市場就是它的主戰場,尤其是國產車,有些國產車,出口一輛都沒賣掉,全賣到國內了。
不用中文標識的原因
首先,為什麼不這麼干呢?說白了就是成本,二是懶,三約定俗成,反正別人沒這麼干,我也不想這麼干。
第一點 成本
因為車上這些圖標,很多模具,其實你可以默認,有些是通用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家車廠,想把英文改成中文,尤其是想把圖標改成中文的話,那麼全部的模具,都要重新來過,費用有點高,所以不愿意干,因為要控制成本。
而且如果別人都沒這麼辦,就你一家這麼干的話,你還不曉得后面的市場怎麼樣,所以能夠省一點就省一點。
第二點 設計美觀問題
關于美觀的問題,我跟大家講,中文印上去不一定美觀,不是說咱們這個漢字不美觀,是這個漢字設計難度太高了。
我跟你講,英文隨便你不會寫的,閉著眼睛弄幾筆,看上去飄逸。
但是你看咱們這個漢字,要是沒點書法功底,你跟我整一個漢字,那個圖標就上去,簡直就沒法看。
咱們這個漢字,是非常講究間架結構和審美的,所以這個設計真得難做,一般人真做不好。
就以目前咱們國內這些車企的設計能力來說,想把漢字玩透,玩成圖標,我跟你講,反正我對它們沒什麼信心,所以與其做不好,還不如不做。
第三點 通用性較差
就從我們設計角度來說,漢字它只具備特定人群。
比如就在咱們華語區它是通用的,但是比如有些車子它是要出口的,你出口之后,放到老外那里,他看不懂,不能說逼著他去學漢字。
圖標它不一樣,圖標它具有很強的象形性,而且它具有全世界的通用性,所以一個模具開出來之后,無論是在咱們國家,還是在海外。
無論在非洲,在南美,還是在美洲,都沒關系,但凡只要能夠識別圖形,他都能夠知道代表的意思,所以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所以,你仔細看一下,就是我們車上的按鍵,這些符號,基本上大多數圖標都是通用的。
只有少部分圖標,是有些車企,比如通用庫里面,可能沒有就自己設計了一個,所以它會有一些差別。
但是做得好一些的車企,即使有差別,它那個圖標,也能夠相對明確地指代它是什麼意思。
總結
所以總歸來說,不弄漢字,一個是成本原因,二個確是因為通用性。
有些朋友可能說,你這個車,壓根就沒有考慮出口,你都是在國內賣的,你考慮通用性干什麼?但是人家也是有出口夢想嘛,說不定哪天就出口了,等出口了再來改,那成本不就高了嘛。
再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改成漢字了,你會因為改成漢字來買單嗎?
就比如比亞迪的圖標,開始用了很多漢字,但是後來慢慢的,它的漢字的使用面積也在減少。
更多的還是用圖標在取代漢字,而且這麼做之后,它的通用性會變得更好。
畢竟比亞迪現在的出口量開始起來了,如果全是漢字的話,你得逼著老外學漢字。
萬一老外不愿意學,看不懂呢?他到時候也像咱們一樣,霧燈都找不到,人家也會吐槽我們對不對?
圖標解決文字的溝通不便
圖標它確實能夠解決,文字所帶來的溝通不便的這些尷尬,大家看了都能明白。
而且對車企來說省成本,關鍵是你不會因為,它用了漢字,你去買它這台車,所以車企它沒有這個動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車上這些圖標,基本上要麼有些就用的英文,就是國外直接搬過來的。
要麼很多就直接用成圖標了,一個文字沒有,反正用漢字的,始終目前也就是比亞迪,其它的還真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