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都有電量顯示,我們可以輕松地了解電池的剩余電量,并合理安排充電。但是汽車電瓶沒有電量顯示,我們無法提前預判電瓶的剩余電量。可能昨天一切都還正常,而今天就打不著車了。
不過電瓶雖然沒有直接的電量顯示, 但在電瓶即將虧電的時候汽車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癥狀。當你發現汽車有下面這些癥狀的時候就預示著電瓶電量可能不足了。
1、打開用電器時怠速波動
比如你在怠速狀態下打開大燈、車窗玻璃升到頭了還按著按鈕不松手,這時候如果發動機怠速出現明顯的波動,那基本上預示著電瓶電量不足了。
因為大燈功率大、車窗玻璃升到頭后電機堵轉,電流也急劇增大,這都會導致整車耗電量升高。如果電瓶電量不足的話就會導致電路電壓突然大幅度下降。而汽車發電機是根據電壓調節發電量的,電瓶電壓降低后發電機就要提高發電量,這就導致發電機運轉阻力增加,使發動機轉速突然降低。而怠速控制系統察覺到怠速降低后就會立刻調整發動機扭矩,使轉速重新恢復正常,于是就出現了怠速波動的情況。
2、電瓶電量指示孔綠色變少
有些電瓶自帶電量指示孔,可能一些人不明白其原理,所以認為這個電量指示不準確、不靠譜。其實這個電量指示孔還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作為日常判斷電瓶狀態的依據還是非常靠譜的。
電量指示孔是根據電解液密度來指示電瓶狀態的,比測量電壓更嚴謹。因為電瓶充滿電后電解液密度最大,隨著電量的減少,電解液密度也逐漸降低。電量觀測孔里面有一個綠色小球,小球密度偏大。我們都知道液體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所以電瓶電量充足時由于電解液密度大,所以綠色小球會被浮起來,剛好到達觀測窗口,這時整個觀測窗口就是綠色的。當電量下降后電解液密度降低,綠色小球開始下沉,我們看到的綠色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如果你的電瓶有電量觀測孔,那麼它就是判斷電量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你發現觀測孔的綠色越來越少的時候說明電量不多了,需要及時充電。如果觀測孔是黑色,說明電量幾乎耗盡,需要立刻充電。如果觀測孔很亮,說明電解液幾乎耗盡,理論上電瓶已經損壞了。
3、夜間行車,松油門或者踩油門時大燈暗一下
有些車在夜間行駛時松油門或者踩油門的時候大燈會突然暗一下,然后又恢復正常亮度,這很大可能也是電瓶電量不夠的表現。
因為正常行駛中發動機轉速高且穩定,此時發電機穩定發電,大燈亮度正常。當松油門時發電機轉速下降,發電量降低,此時電瓶電壓不夠的話就不能及時供應大燈的用電需求,導致燈光變暗。然后發電機提高發電量,亮度又恢復正常。
行駛中踩油門加速時發動機噴油量增加,噴油嘴打開時間和頻率都提高了,此時油泵就要立馬工作以維持噴油壓力。由于油泵功率比較大,所以電瓶電量不足的時候就會導致瞬間系統電壓降低,大燈變暗。然后發電機提高發電量,亮度又恢復正常。
4、冷車啟動后發電機皮帶吱吱響
有些車冷啟動后發電機皮帶會吱吱響,一段時間后響聲消失。雖然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如果你的車有前面幾種狀況的話那麼這個皮帶噪音很可能就是電瓶電量不足的表現。
因為電瓶電量不足的話 啟動后發電機就要以很大的電流給電瓶充電,此時發電量很大,發電機運轉阻力會很高,皮帶負荷大,與皮帶輪產生更大的摩擦就容易出現噪音。
當然了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后并不是說電瓶就要更換了,畢竟鉛酸電池沒那麼嬌貴,以上這些都 只是電量不足而已。我們只需要及時給電瓶充滿電就可以使其恢復正常。
由于汽車電瓶想徹底充滿電需要的電壓很高,而為了保護汽車電路設備發電機的輸出電壓會被限制在一定程度,所以汽車電瓶很難達到理論上的徹底充滿。再加上很多車平時短途行駛的頻率很高,電瓶入不敷出,就容易使電瓶處于虧電的邊緣。
此時電瓶雖然還能應付日常使用,比如啟動發動機、短時間的停車用電等,但其儲備電量已經不多了,如果在短時間內頻繁啟動發動機或者熄火狀態下電瓶放電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虧電了。只是我們平時很少遇到這種情況,所以電瓶也就一直處于接近茍延殘喘的狀態。當我們察覺到這些情況后只要及時給電瓶充滿電,狀況就會改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