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機車的性能好壞,目前很多車友習慣于比較車子的最高時速,以及發動機的扭矩,這兩項數據也成為眾多媒體衡量的標準。這兩項指標的核心很多人都覺得在于發動機的動力大小決定,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子的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機車課堂講解,最高時速與發動機的驅動力關系,希望對于新手入門有幫助。
根據牛頓的物理慣性定律「物體在不受力的時候,保持它原有的動作狀態」,在高速行駛的機車,一旦松了油門,車輛速度就會不斷降低直至停止,為什麼呢?實際上,在行駛過程中,機車輪胎受到一個阻礙它前行的力,日常我們稱為摩擦力,行駛阻力的存在使得機車速度在沒有動力輸入的情況下會不斷降低,為了抵抗這樣的阻力,我們就必須不斷擰動油門,持續輸入動力。
行駛阻力按產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幾類,如車輛行駛過程中輪胎摩擦力,推動空氣產生的空氣阻力,還有坡度阻力等等,只要機車在行駛,就會受到車輪阻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按照空氣阻力學公示推導,空氣阻力與車輛速度成正比,機車在加速過程中,阻力會突然增大,當車速破百的時候,大家就有種無形的風墻阻擋自己一樣,光是維持時速不變就需要很大的動力輸入,這就是對于高速巡航的車輛而言,機車的空氣阻力性能變得非常重要。
雖然高速下面空氣阻力增大,但是只要發動機存有動力,依舊可以擰動油門,持續輸出,也就是還能不斷加速。高速狀態下面,發動機轉速非常快,如果想要車輛加速更加順暢,可以通過換擋來提高發動機的轉速獲得更大的驅動力。但是,當速度上升到驅動力和行駛阻力平衡時候,就無法繼續加速了,也就達到了最高時速。因此,機車的最高時速就是車輛最大動力和行駛阻力的平衡點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