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車大王到全球十大車企,HONDA 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西門町拓海 2023/01/06 檢舉 我要評論

從摩托車制造行業轉戰汽車制造領域,歷經半個世紀的時間,成功躋身世界十大車企,它就是本田。本田汽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靠譜、耐開且發動機故障率低,一個依靠摩托車制造起家的企業,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汽車行業龍頭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本田的事業歷程。

本田汽車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出生于1906年,他16歲時就在東京開始學習汽車維修。工作期間,本田宗一郎對工作十分認真,6年后在車行老闆的幫助下,本田宗一郎在自己的家鄉開了一家汽修廠的分部。

由于維修技術嫻熟,本田宗一郎的汽修店很快就步入了正軌。在維修車輛期間,本田宗一郎對汽車機械和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他開始不滿足于當下的現狀,開始嘗試拓展業務。憑借在機械工程方面的天賦,本田宗一郎發明了可以代替木質輪圈的金屬輪圈,并獲得了專利,這一年他才25歲。

這項研發專利為本田宗一郎獲得了不少資金,他拿著這筆錢創辦了活塞環制造公司。批量制造對于儀器的精密度要求更高,但本田宗一郎的工廠明顯不滿足這些要求,生產了一段時間后,很多用戶反饋活塞環總是壞。本田宗一郎覺得自己應該系統學習制造技術,于是他決定重新回到學校學習活塞環制造。

在此期間,本田宗一郎還經常參加賽事車活動,想實現自己的賽車夢。1936年,本田宗一郎在一次比賽中受了傷,從此之后他放棄了賽車,開始全身心投入公司業務。其實本田宗一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對于機械制造也很敏感,所以他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品牌的創始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發明家。他在世期間,共擁有470項發明和150多項專利。

重新投入公司業務的本田宗一郎,不斷改進在生產方面的缺陷,最后終于獲得了豐田公司的認可。本想在活塞領域大展拳腳,可惜天意弄人,公司才剛剛步入正軌就遭遇了第2次世界大戰,本田宗一郎的東海精機遭到了重創。二戰結束后,公司也沒能從戰爭的影響中重振起來,本田宗一郎就把公司剩余的股份全部賣給了豐田。

第1次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本田宗一郎不是一個甘于現狀的人,經過了一年的調整,他決定再次進行創業。他發現由于戰時遭受重創,日本國內的石油等礦產資源很緊缺,很多汽車都因為沒有燃油被迫停在路上。本田宗一郎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想通過將發電機安裝在腳踏車上輔助腳踏車出行。

這種電動車可以減輕人的壓力,讓出行變得更輕松,所以很快就成為了日本本土炙手可熱的熱銷品。在這款腳踏車的基礎上,本田宗一郎又進行創新,打造出Dreams D型摩托車,這也是本田打造的首款摩托車。

得益于本田宗一郎出色的研發能力,本田摩托車工廠接連推出了多款摩托車,這些車子在耐用性和實用性方面都具有不錯的表現。後來本田的摩托車還出口到了海外市場,并收獲了海外市場的一致歡迎。經歷了12年的時間,本田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

時間進展到19世紀60年代,此時全球汽車工業已經復蘇。本田宗一郎認為摩托車只是生產發動機的一種應用,如果想要全部發揮它的才能,就應該制造汽車。但當時日本境內已經有豐田等車企,日本的政府機構認為不需要那麼多制造商,所以沒有批準本田發展汽車業務。

盡管如此,但這并不妨礙本田宗一郎進軍汽車行業,他背著通商產業省開始籌備汽車制造和生產。為了更好的發展汽車工業,本田宗一郎聘請了50多名工程師,成立了汽車研發機構,開始制造原型車并進行實驗。

1962年,本田的第1輛前置后驅跑車S360在鈴鹿賽道上亮相,不過這款車僅僅只是作為展示,并沒有投入量產。1963年8月本田T360發售,這款車才是本田面向市場真正推出的首款車型,這也預示著本田正式踏足了汽車制造領域。

此后本田在汽車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1970年,本田的汽車工業算是步入了正軌。得益于前期對發動機投入的大量精力,使本田在發動機研發方面具備了非常出色的技術和實力。1971年為了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本田打造了CVCC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幫助本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歷經半個世紀,本田汽車憑借著出色的可靠性和燃油經濟性,在汽車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而且它現在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三大汽車制造企業,在全球也排在汽車行業的前10名,實力不容小覷。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