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寬的窄路上,車長5.3米如何「掉頭」?車輪位置判斷技巧

西門町拓海 2022/05/05 檢舉 我要評論

這是一段鄉間道路,左側是綠油油的麥田,右側是桃花正在盛開的桃園,前方鐵路上有一列火車正在通過中,這里風景很好,但因為前方涵洞路口被堵無法通過,需要在這條路上找地點掉頭。

目測這條路的寬度大約也就是三米,路面是用水泥鋪成的,左右兩側路面與農田都有落差,那在路面上掉頭是有困難的,現在需要找一個稍微寬點位置來完成掉頭。

現在看到右側有一條通往桃園的小路,往右拐有一點坡度,但是小路與水泥路形成了一個T型的交叉,看看這個位置能不能用來借道掉頭。

現在下車查看一下地形,桃園的圍墻是用鐵絲網圍成的,桃園門口的柵欄歪倒在一側,

門口的路面是用一塊塊長方形水泥板連接起來的,水泥板的長度大約1.2米左右,這個不夠車輛的寬度,臨近道路的第一塊水泥板的兩頭,是用土墊上去的,估計這個位置一邊可以借用幾十厘米,依稀可見地面上有輪胎壓過的痕跡,其他車輛有可能在這里也借過道。

往里面看了一下,確實通過這段水泥板進園子。

左側路邊就是麥田,水泥路邊沿的下面無法借用,輪胎掉下去就很難上來了。

好的,下面,我就上車試一下,看看怎樣合理使用這個T型交叉的位置借道掉頭。車輛從對面開過來,向右打方向沿著右側路邊前進,當前輪位置到達交叉口時向左打方向,

可以看到右前輪緊貼著右側路邊沿向左拐了過來,

向左擺斜車身停車。注意看右后輪或者車身右后角的朝向,剛好朝向小路與道路T型交叉的拐點,這個拐點就是接下來向后倒車時的右側后輪的去向。

掛倒擋起步讓右后輪朝向拐點倒車,當右后輪即將到達拐點道路邊沿時向右打方向,

讓右后輪沿著拐點倒過去,當右后輪探出路邊沿大約60厘米左右時停車。因為此時注意力都在后輪上,不要太顧及停車時是否回方向,此時的重點是讓后輪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往后倒,可以給前輪更大的轉彎空間。

掛前進擋向左打方向,注意這里不是鼓勵向左打滿方向,重點是考慮下一步倒車時,左后輪要壓到小路路面上,便于接下來的向左拐,實際上就是讓左右后輪互換一下角色。目前從外景可以看到左前輪和右后輪都分別距離路邊沿已經達到很近的距離了。

掛倒擋向右打方向,左輪開始沿著小路倒過去,右后輪沿著右側極限邊沿后退,看得出右后輪高度已經開始低于左后輪的高度,

這一把倒車一直達到后面極限位置后回正方向停車。

掛前進檔向左打方向,右后輪很快也開出了洼地,進入了道路路面,由于此時在車內觀察不到也無法判斷右前輪的準確位置,因此當右后輪進入路面后回正方向停車。

掛倒檔向右打方向,適當倒一步并回正方向停車,此時左后輪處于小路上,右后輪仍然在道路邊沿上。

掛前進檔向左打方向,成功實現極限窄道路借道掉頭。

這次T型交叉的借道掉頭,有三個難點:第一個難點是道路本身就很窄,僅夠前后輪的距離;

第二個難點是借道的小路也很窄,還不夠一輛車的寬度,需要先照顧一側輪胎在路面上,另一側在路邊沿以下,三個輪在硬化路面上,讓一個后輪下探一些也無大礙,前輪驅動的車輛往前開就能帶出來;

第三是道路一側的麥田與路邊沿落差大,車輛在擺斜狀態下不容易準確判斷前輪位置,這里沒有路肩作為屏障,往前開多了就會直接掉下去了。

帶著這三個困難,最后成功完成了借道調頭,重點在于后視鏡中觀察對后輪的把握。下面我就給大家演示一下后視鏡畫面是怎麼觀察的。

首先是第一把開過來停車倒車觀察右側后輪。車輛沿著右側道路開過來,向左打方向從右側后視鏡中看到右后角朝向T型拐點位置三角地帶,

掛倒擋倒車,微調方向在右側后視鏡中看到右后角沿著靠近路面一點的位置倒過去,當右后輪壓到小路水泥板的時候停車。

第二,在完成了第一把倒車以后,往前提車,往前提車要保守一點,前面不好判斷距離那就看后面,只要后輪能實現挪動,前面不必搞得太局限,掛前進擋向左打方向,在右后視鏡中目視右后輪開到道路邊沿以上位置時停車,

掛倒擋繼續觀察右后輪讓他沿著最邊沿的極限位置倒車,直到后面幾乎壓到障礙物時停車,此時車輛接近于與小路垂直狀態。

根據車寬和路寬判斷左側輪胎在小路水泥板上,現在車輛所處的位置,前面能不能足夠拐出來,還不能冒險。掛前進擋向左打方向前進,先左轉一下,

再來一把更穩妥,掛倒擋向右打方向倒車,適當倒車后向左打方向掛前進檔順利完成掉頭。

用戶評論